“优秀建设者”黄俊辉:以全产业链深耕赋能乡村振兴
中新网广州10月14日电 题:“优秀建设者”黄俊辉:以全产业链深耕赋能乡村振兴
中新网记者 郭军
从潮汕果蔬批发商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掌舵人,优秀业链从田间地头的建设俊辉产销对接到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全产业链布局,宏辉果蔬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黄俊辉用三十余载深耕,黄振兴书写了中国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融合的全产转型样本。
近日,深耕黄俊辉接受中新网专访,乡村畅谈获评为“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”的优秀业链感想,分享创业感悟,建设俊辉以及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和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(以下简称“百千万工程”)的黄振兴实践。
“这份荣誉不仅是全产对个人坚守实业的褒奖,更是深耕对千万民营企业家胸怀‘国之大者’的集体致敬。”黄俊辉感慨道。乡村
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优秀业链果蔬贸易商起步,黄俊辉带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,建设俊辉解决农户产销难题。黄振兴他坦言:“当时农村产业化程度低、信息不对称、缺乏科学种植技术、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困境,倒逼我们探索全产业链模式。”
2004年,宏辉果蔬在山东烟台、广东广州设立子公司,率先实现“种植—收购—仓储—加工—配送”全链条覆盖,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一体化全产业链的现代农副产品加工模式正式落地,通过标准化种植、全程冷链和全球化布局,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。
黄俊辉称,通过市场布局,宏辉果蔬关联上游果蔬种植业与下游消费环节,实现果蔬产品从基地到客户的直接供应,架起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直通桥梁,同时借此过程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,有效带动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农户实现共同发展。数据显示,2024年宏辉果蔬带动农户5030户,带动农户增收2130万元。
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。从脱贫攻坚期的产业帮扶,到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种植基地建设,再到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县域深耕,宏辉果蔬始终将企业发展融入时代脉络。
黄俊辉考察脱贫县脐橙基地。受访者 供图2016年,宏辉果蔬登陆A股市场,成为“果蔬服务业第一股”。其全球化布局也加速推进:在马来西亚建设热带水果种植基地;在江西寻乌县设立采购点,将地理标志产品脐橙、蜜桔推向国际市场。
民营经济是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落地见效的先锋队。宏辉果蔬积极强化责任担当,当好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实践者。2024年4月,宏辉果蔬与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签订帮扶协议,助力该镇特色产品做优做强。宏辉果蔬还带头捐款逾百万元支持汕头“百千万工程”行动。
作为汕头市工商联会长单位,宏辉果蔬积极发挥民营经济力量,广泛发动和动员民营经济人士参与“百千万工程”,让“商会所能”精准对接“县域所需”,找准企业发展与“百千万工程”的联结点。由汕头市工商联联合汕头市委统战部发起的“百千万·桑梓情”公益行动,汇聚海内外潮商大爱,累计募集捐赠资金、捐建项目超8亿元,全部资金将用于“百千万工程”。
2024年6月18日全省工商联实施“百干万工程”粤东片区推进会,宏辉果蔬认捐100万元。受访者 供图作为扎根汕头的民营企业家代表,在黄俊辉看来,“以商引商、以侨架桥”模式是一个多层次、系统性的区域赋能过程。在“侨资侨智”回归浪潮中,宏辉果蔬积极通过产品创新与产业融合,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、激活区域经济活力、联结海内外侨胞的重要纽带。
“我们深耕粤式、潮式饮食文化沃土,将地方特色与农产品深加工深度绑定,借助产品与侨胞建立深度情感联结,让产品成为传递文化的载体,我们也积极推动产品‘走出去’,让海外侨胞也能通过产品重拾家乡味觉记忆,既提升了地方文化认同感,也为区域农业贸易拓展了新空间,真正让农业产品成为联结侨心、激活侨力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桥梁。”黄俊辉说。(完)
(责任编辑:时尚)
-
11月5日,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。会场内,随处可见的“小蓝杯”成为各国嘉宾洽谈交流时的独特点缀。作为“进博会推荐咖啡品牌”,瑞幸咖啡入驻巴西、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馆,携手全球核心
...[详细]
-
陈艾森、朱子锋晋级男子双人10米台决赛,广东队包揽预赛三四名
11月7日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男子双人10米跳台项目在广东省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举行。广东队由陈艾森领衔出战,共派出陈艾森/朱子锋、黄建杰/聂钧两组选手参赛。陕西组合白钰鸣/杨昊以总分460.68分的优
...[详细]
-
细分赛道里的大市场|体验经济重塑年轻人生活方式在景德镇一家手作陶艺工作室里,23岁的研究生薇薇刚刚完成她的第一件陶艺作品——一只造型别致的瓷杯。“这只杯子虽然不完美,但杯身上的每一道纹路都是我自己亲手
...[详细]
-
中新社澳门11月6日电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空手道赛事6日在澳门综艺馆展开。经过多轮比拼,澳门代表队夺得男子业余组团体型比赛金牌。这是澳门赛区所有比赛项目中产生的首枚金牌。由郭建恒、方文浩和郑沚珞组成的
...[详细]
-
(文化中国行)千年宋陵四季“走红”背后:历史和农耕“活态”共生
中新社郑州11月7日电 题:千年宋陵四季“走红”背后:历史和农耕“活态”共生作者 经晓佳深秋时节,走进位于河南巩义的宋陵永泰陵,一台收获机穿梭于玉米田间。不远处,文臣武将造型的石像生静立,与现代农机
...[详细]
-
中新网成都11月6日电 (记者 刘忠俊)记者11月6日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获悉,该院联合微系统太赫兹研究中心牵头,携手四川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,在多层陶瓷电容器(MLCC)的辐射效应研究领
...[详细]
-
证券日报记者 毛艺融11月7日,债券市场“科技板”正式落地满半年,资金加快流向科创领域。Wind资讯数据显示,2025年5月7日至11月6日,科技创新债券(以下简称“科创债”,包含银行间、交易所科创债
...[详细]
-
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(记者 李纯)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7日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。他表示,中方敦促菲方停止侵权挑衅和煽宣炒作,否则只能是跳得越高、摔得越狠。有记者问,据报道,近期菲律宾持续拉拢
...[详细]
-
11月1日,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奔赴南极。此次考察由“雪龙”号和“雪龙2”号共同保障,预计2026年5月完成任务后回国。这次南极科考将继续推进秦岭站配套设施建设和系统优化,并首次开展南极内陆冰
...[详细]
-
当“防止‘内卷式’恶性竞争”成为政策明确导向,银行业正迎来一场从竞争逻辑到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。2025年以来,多地银行业协会与银行机构密集出招,从行业自律到机构实践,“反内耗、提效能”的共识逐步凝聚。
...[详细]

细分赛道里的大市场:体验经济重塑年轻人生活方式
扎根中国,美企在进博会作出长期承诺
外媒:进博会化身创新舞台 中国从供应全球向赋能全球转变
阿峰讲全运丨从鲁滨逊的木筏到海岸赛艇 全运会这个新增项目有多刺激?
A股市场迎来“红包雨”
